不久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与自治区水利厅、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等单位联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武宣库区防护工程进行现场验收。这意味着大藤峡武宣库区(黔江)两岸水利枢纽、防洪堤岸正式投入使用。沿着河堤望去,河堤公园树木郁郁葱葱,步道蜿蜒曲折,江面山峰倒映,堤岸边高楼鳞次栉比。

大藤峡与七星湖蓄水后,武宣县呈现“绿水环绕、城在湖中、湖入岛中”的美丽画卷。图为6月9日航拍的七星河调节坝。梁以松/摄
武宣县古称“仙城”,地处黔江、红水河、柳江交汇处,是大藤峡库区腹心地带。早在“十三五”时期,该县对大藤峡蓄水给当地带来的机遇就有了充分认识:规划利用枢纽工程蓄水后造成的水面升高引水入城造湖,打造一座“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滨湖新城。如今,随着大藤峡工程下闸蓄水以及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福利逐渐“浮出水面”,“绿水仙城”的新武宣规划正在不断“升级迭代”。
建黄金水道上“东融”示范城
打造新兴滨湖城市是武宣利用大藤峡开发改善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的探索,在产业发展方面,武宣将目标瞄准港口,以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城市、东融先导示范城市、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为发展战略,对标大湾区需求,不断更新产业项目。
位于武乡县金鸡乡“三江口”工业园的广西新东运矿业公司是目前西江流域最大的在产水泥砂石企业,也是西江流域唯一厂区码头内建收尘、外部全封闭的项目——碳酸钙产品从采集加工生产到装船运输全封闭无尘化,产品直运大湾区,年产值超10亿元。该企业厂长黄小军说:“公司选址武宣,就是看中当地优越的航运资源,碳酸钙的产业链产品可以沿着黔江、西江、珠江入海,走向市场。”
2020年12月,柳州至广州铁路开工建设,穿越武宣县并设立武宣、东乡两个站,随着“一铁四高一航道”立体交通网络的建成,武宣县将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协调发展格局。
武宣县委书记杨世爵说:“自治区和来宾市的决策部署高屋建瓴,给迈步新征程的武宣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将做好城市湖泊生态环境、码头航运、沿西江产业集群、对标大湾区以及木材、碳酸钙特色产业等‘依山傍水’6篇文章,走出‘上善若水’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