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间,合川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20年优良达到307天,为历史最优,较十三五目标多15天,增幅全市排名第四。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局多管齐下,继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6月30日,合川区空气优良150天,同比去年增加6天,增幅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同比上升4个名次。

一项项治污的有力措施,促成污染防治的一串串醒目数据。
积极筹谋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对能源、产业、交通和用地等四大结构的现状、污染影响等情况进行摸底核算,现已形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报告初稿,报告提出强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把准入关,严控“两高”产能,重点推进水泥、玻璃、砖瓦、家具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开展新一轮“散乱污”整治;
加强优化能源结构,通过锅炉煤改气、禁止新增燃煤源等方式,削减非电煤炭消费总量;
以老旧车淘汰、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为重点深化调整交通结构;以露天焚烧控制、裸土扬尘整治为重点深化调整用地结构。
充分发挥智慧环保平台效益。
今年上半年,通过338台AI摄像搜集29227条污染数据;通过150台企业在线工况设备,收集34171条现场数据;通过8套尾气遥感设备,采集约400万辆车辆监测信息;通过手机APP派单2715起污染事件,事件处置率达95.92%。
同时还实施了颗粒物、臭氧雷达扫描,监控污染情况,为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污染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落实四控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完成2家水泥和2家玻璃企业废气深度治理任务;通过巡查检查、智慧平台管控等方式,督促8家大气重点排污单位稳定运行治理设施;完成522家涉气中小微企业综合整治;完成15家voc工业企业治理。
交通污染整治方面:完成10座加油站抽测任务;完成4座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与环保部门联网工作;淘汰、替换老旧车1020辆任务;完成1480辆机动车路检;完成5家入户抽测;完成2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工作。
扬尘污染整治方面:主要城市道路机扫率已达到80%以上;正在创建巩固10个(条)扬尘示范工地(道路)。
生活源整治方面:完成10家餐饮油烟抽测工作;督促卧龙殡仪馆火化炉正常运行废气治理设施;扩大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
全面实施联防联控。
在合川区内,联合全区46个部门、镇街、园区等单位,组建650余个网格,配备910余名网格员和网格长,出台考核办法,通过手机APP派发任务,严格执行露天焚烧30分钟处置和其他污染60分钟处置的工作时限,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全区上下联防联控,共同应对。
在川渝地区,与四川广安和重庆铜梁、北碚、潼南等地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一污染整治标准和应急响应级别,共同启动污染应对应对7次,争抢优良10余天。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7-9月,合川区将出现长达40天左右的伏旱天气,臭氧污染形势异常严峻,大气污染防治遭受巨大考验。
为此,区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修改完善月度年度考核细则,压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依托智慧环保和专家力量多管齐下争抢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