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之前,全国水泥形势还是一片大好,自从5月下旬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开启狂泄走势,截止目前,多地价格累计跌幅达到或超过100元/吨,且降价区域皆为行业核心利润区。
截止到目前,中部水泥大省河南地区的水泥主流价格在300-330元/吨,该价格已经快接近2015年的历史低价。而前期涨势较好的南方地区,同样一直处于价格下行通道,似乎没有止跌的任何迹象。
问题来了,水泥市场的行情为何急转直下跌跌不休呢?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阶段性还是长期?是否意味着水泥行业盈利拐点来临,即将步入下行周期?
本轮水泥持续下跌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趋弱
虽然年初曝光了一大批基建项目开工的信息,但是截止目前许多地区的基建项目开工和施工进度大大低于预期,已开工项目的进度也有明显放慢的节奏,因此对水泥需求的拉动就显得十分疲弱。放眼全国,甚至部分地区的重点工程至今还未正式动工,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预期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此外,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加码,中央与各地方楼市调控政策频发,从政策监管、土地调控再到金融监管等,房地产企业经营愈加困难,部分房企被动放慢新开工,从而对水泥需求产生一定影响。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亿平方米,同比下滑6%,较2019年5月回落将近4个百分点。
第二:淡季行情影响较大
按照传统行情走势来说,进入6月份才是淡季行情,农忙、雨季、高温天气等对施工条件的影响会使需求下降。但是今年的雨水明显提前了许多,而且雨水量比往年要多,据中部地区水利数据监测,近期黄河中游段很可能还会爆发大洪水趋势。部分地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天气频现,再叠加闷热的高温天气,使得施工条件不够,水泥需求进一步受到影响。
第三:是外在因素叠加影响。
年后钢材价格暴涨,令下游施工单位成本激增,为降低损失,部分工程项目主动放慢施工进度,间接影响水泥需求,体现时点为端午节过后,下游需求持续表现疲软。紧接着,为迎接建党百年活动,地方政府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矿山开采、骨料生产等进行安全督查,在此过程中,对水泥需求产生阶段性抑制。
第四:是行业内部跨区竞争。
淡季期间水泥价格加速下滑,与水泥跨区域销售有直接关系,无论是相邻还是远距离,企业间相互冲击、乱成一团,均为抢量。水泥行业自律从开始萌芽、初步形成、曲折发展、继续发展、再到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历了十年时间。直到目前,很多地区依旧是在竞争与竞合之间不断切换,可以理解,行业自律本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因此,欲达到更高境界的竞合,任重道远。
总之,淡季市场需求太差,令水泥企业措手不及,量为先价为后。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部分业内人士推测,水泥行业盈利拐点来临,将步入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