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水泥人网曾报道多家企业因技改迁建1:1置换新上项目。其设计产能虽未增长,但实际产量却是大大的增加了,如山西山水两家工厂跨地市1:1置换,新乡振新和河南世纪新峰两家工厂通过合资等量置换新建生产线。
发改委点名纠正“跑偏”现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根据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水泥行业新建生产线低价促销,“错读”常态化错峰
反观水泥行业,个别省份产能置换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投产生产线呈逐年上升态势,各类未批先建项目再现。
部分区域受新投产生产线低价促销的影响,区域价格常期处于低位,价格战频发。为缓解产销矛盾、保证供需平衡,同时减排达标。部分区域“不得已”将常态化错峰,解读为延长时间错峰;不仅令错峰生产时间一再被延长,100天、120天、150天、160天......个别区域甚至出现200天/年的超长错峰时间。
也有区域将差异化错峰,执行为“刚性停窑”、“减量运转”。这让部分保证民生项目的企业“难为无米之炊”。一水泥企业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减负荷做到了,生活垃圾处理量就减少了。协同处置生产线生产量和处理量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在生产线设计之初就注定的。人为干预减少生产量却不减处理量是难以现实的。”
云南某水泥企业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停窑减排,我们响应,可是一个区域只有一家水泥厂,停窑就等于断供水泥,区域内的修路建桥盖房全都要停,停水泥窑就是停基建项目。不是不执行政策,是停了窑就无法保证民生项目按期完工。”
去产能成为一纸空文,产能不减反增
有消息称,近期山西省内多家水泥企业熟料生产线进行提产改造,设计产能2000t/d技改后达到3300t/d,3200t/d技改后达到4500t/d以上,甚至出现设计产能4500t/d生产线技改后达到万吨线规模。虽然说,提产后单位能耗降低,但有限的生产时间,产量更高,不利于稳价格,同时增加了总能耗,增加了碳排放。
无证水泥生产线,又通过产能置换复活的项目层出不穷
7月29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溧阳市前峰水泥有限公司搬迁建设水泥熟料生产线方案计划关停江苏金峰水泥、江苏溧阳南方水泥、江苏溧阳东方水泥合计585万吨产能用于建设溧阳市前锋水泥有限公司54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公示文件显示,江苏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2019年2月9日到期,江苏溧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2018年5月28日到期。
7月23日,吉林省工信厅发布公示消息,将吉林省华达水泥1167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指标出让至尤溪海螺水泥。而在6月17日发布的截止到6月10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显示吉林省华达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熟料线2020年法院查封。而且其原生产许可证早在2010年9月到期后一直未延续。2021年6月才重新申领新证,中间相隔十余年处于无证状态。
2020年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发布公示将内蒙古百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2300t/d熟料生产线产能出让至广西桂民投珍珠水泥有限公司。
但是据2019年10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19第42号公告显示,内蒙古百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XK08-001-01574)因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被注销,注销6年之久的水泥企业,竟“离奇复活”。
……
以上种种行为,增加了实际产能,加剧了行业过剩,如此去产能,只能越去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