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作为,面对能耗指标趋紧、经济增长方式粗犷、环保压力增大等困境,市委市政府压产能、促转型,支持四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补链强链,同时紧盯产业前沿和关中协同发展,超前谋划、聚力建设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陶瓷、文化旅游体育六大产业集群,产业新型化、集群化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坚决去:“老”工业瘦身健体
“你看,上面飘出来是气,不再是烟。”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贺景焕指着厂区上方的“大烟囱”激动地说。水泥窑华丽变身为“城市净化器”,还可以协同处置垃圾、污泥,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但是“花园式工厂”让一切成为可能。
“我们利用国内外最先进的二代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术与装备,建成了一个低能耗、低排放和同步规划实施危险废弃物处理系统的‘花园式工厂’,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70%和80%,推动高排放企业向环保型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能处置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多类固废、危废,助推铜川打造‘无废城市’。”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俊辉介绍说,“花园式工厂”不仅实现了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而且降低了能耗,为企业经营降本增效,增强了传统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传统优势产业“瘦身”,同时也在“健体”。 铜川淘汰落后产能,打好产业调整“组合拳”,以冀东、尧柏两条万吨线为核心,延链发展3D打印、钙基、装配式建材等产业,开工建设宝鉴山绿色建材园、智慧物流园等项目;积极促进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利用,支持现有洗煤企业升级改造,发展煤炭焦化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基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主动调:“智”造力集聚生长
2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热火朝天的复工复产场面引人注目,一块块铝锭经过熔炼、机加工等工业流程,变身汽车轮毂“驶向”世界各地。
“项目生产通过先进的MES智能智造系统,实现全流程轮毂不落地,自动化程度高达90%,成为陕西省智能智造试点示范项目。 ”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张刚介绍。达美年产600万只汽车轮毂项目填补了陕西省轻量化铝轮毂制造的空白,不仅为国内主流车企提供配套,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冀东万吨水泥生产线智慧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屏幕监视着全流程生产设备运行等情况。 “我们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应用,打造工厂‘智慧大脑’,实现生产设备巡检、样品安全质量检测、矿山测绘等无人化、数字化管理运行,使劳动生产率、能耗利用率较传统水泥企业大幅提升。”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史刚告诉记者。
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扩展5G应用……聚焦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十四五”期间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新形势下,“铜川制造”如何实现突围?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抓住数字化机遇进行改造提升是铜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近年来,铜川市实施了“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八大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平台试运行。 汉德车桥、硕科智能、陕西赛骏等智能化建设项目陆续实施数字化改造,陕汽兆丰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铭帝集团自动物流仓储、玉华煤矿5G智慧矿山等8个工业项目5G融合场景搭建完成,冀东、尧柏两条新型生态环保万吨水泥数字化生产线点火投运。“十四五”时期,还将全力实施“云上铜川”工程计划,使全市重点企业建成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让铜川制造变成“铜川智造”。
“赶考”永远在路上。 进入新时代,铜川将继续以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为目标,做强产业集群、做大区域中心、做优发展环境,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