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第十六批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办理情况,其中涉及中央环保督察组作为典型案例通报的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4月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第一批典型案例:西藏昌都水泥项目批小建大。 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争建材)石灰岩矿山将开采的矿石从海拔约4600米的山顶,直接自然滚落到海拔约4200米的工业广场,形成高差约400米的碎石陡坡,矿区山体自然生态破坏殆尽,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督察发现,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昌都市4个水泥熟料项目产能合计255万吨/年,但实际建成产能超过批准产能的41.2%。其中,高争建材一期、高争建材二期、海通水泥批复产能均为60万吨/年,八宿水泥批复产能为75万吨/年,但实际建成产能均为90万吨/年。国家有关部门2018年印发的《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明确要求,一旦发现存在“批小建大”的行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整改,整改到位前不得擅自投产。但当地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放任上述项目违规点火投产。
2022年3月27—2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高争建材水泥熟料生产线“批小建大” 。
处罚整改情况
2022年4月6日,昌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昌都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整改方案》,开展典型案例整改工作。 昌都市主要领导分别对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昌都市生态环境局对该企业矿山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87.5万元。 截至目前,已投入569.7万元,组织940余人次、挖机11台、车辆224台对矿山道路和边坡弃渣进行了清理,开展植被恢复,已累计清理运输矿石1221车,种植云杉30980棵。
来源:西藏日报、中环网